基本信息
书名:轻轻松松教孩子听话(美国家长协会推荐)
定价:28.80元
作者:(美)比尔利,王祖宁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04255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孩子不听父母的管教,试图突破生活的种种藩篱,这绝不是坏事。这个世界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永远都是新鲜的,充满着疑问,充满着神奇。做父母的,不可轻易扼杀孩子探索的精神。同时,孩子又是无知的,他们不晓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只知道什么是好玩的。父母的责任,就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正确的探索方向。父母的态度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日常里,父母要以明确的辞色对事情表示出赞许或不赞许,让孩子去听,去看,从而使之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善与恶,以及生活中的对与错。
内容提要
本书为美国教育专家雷比尔利所著的一套广为大众所熟知的亲子教育课程。本系列图书共分为四卷,分别为《轻轻松松教孩子听话》《轻轻松松教孩子自律》《轻轻松松教孩子身心健康》,以及《轻轻松松教孩子明辨是非》。卷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学会服从,使之树立起基本的行为规范。第二卷则针对孩子的一些特质,如爱发脾气、任性、胆怯、逆反心理、逞强、多愁善感等等,教爸爸妈妈们如何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第三卷则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法。包括对孩子体格的训练方法,以及对孩子心灵的训练方法,实现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同步健康成长。第四卷主要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目的是使孩子树立起个人的道德观念,同时树立起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孩子的自信,与伙伴交往、娱乐、同情与利他精神,以及诚实与节俭等品德。
目录
章 教育孩子前必知的五大原则
一、暗示原则
二、替代原则
三、合作原则
四、期望原则
五、认同原则
第二章 怎样教孩子才会听
一、出生至6个月
二、6个月至1岁
家教实践课一:教不到1岁的孩子听从“不要拿”的命令
家教实践课二:教孩子听从“不能摸”的命令
家教实践课三: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能让他听话
家教实践课四:让幼儿在离你较远时也听话
家教实践课五:让孩子放下手中的东西
三、1~3岁
家教实践课六:如何让孩子听从“不要摸”和“给我”
家教实践课七:让孩子把房间里的某样东西拿给你
家教实践课八:让孩子把房间内任意地方的东西拿给你
四、3~6岁
家教实践课九:让3~6岁的孩子听话
家教实践课十:让孩子“到这儿来”
家教实践课十一:让孩子“快点儿”跑向你
家教实践课十二:在孩子“快点”、“到这儿来”时,
告诉他“等一下”
家教实践课十三:教孩子分清“到这儿来”和“到那儿去”
家教实践课十四:让孩子看懂“快点”和“等一下”的手势
五、6~10岁
家教实践课十五:教6~10岁的孩子听话
六、千万不要责骂孩子
七、教孩子听话时的注意事项
八、几点建议
九、10~15岁
家教实践课十六:10~15岁的孩子也能听话
十、怎样给孩子下命令
十一、15~21岁
第三章 棍棒底下未必出孝子
一、体罚孩子的恶果
二、自然惩罚
三、服服帖帖与循规蹈矩
四、其他形式的惩罚
五、正确的做法
第四章 运用五大教育法则的注意事项
一、了解孩子的动机
二、注意孩子的习惯
三、根据孩子的年龄
四、把握训练的规律
五、明白孩子的天性
六、学会与孩子建立友谊
七、永远信任你的孩子
八、关注每次训练的结果
九、不要总是对孩子吹毛求疵
十、怎样善用五个教育原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好几本育儿书,大多都强调“权威”和“规则”,读完后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生怕一句话说错就“毁了”孩子的前途。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截然相反,它更像是一份温柔的“解放宣言”。作者似乎一直在强调,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育儿变成一场“战斗”。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设定界限而非惩罚”的讨论。它不是让你去压制孩子的需求,而是引导你去识别需求背后的动机,然后提供一个可接受的替代方案。比如,当孩子想一直玩电子产品时,书里提供的对话范例,既表达了父母的立场(时间到了必须停止),又承认了孩子的不舍(我知道你玩得很开心,但是……)。这种充满尊重的对话方式,极大地修复了我与孩子之间因冲突产生的隔阂。阅读过程非常舒缓,读完后,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通透、少了一些剑拔弩张的意味,多了许多理解和弹性。
评分我最赞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没有将“听话”定义为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服从,而是将其提升到了“有效合作”的高度。很多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安静、顺从,但这往往牺牲了孩子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这本书则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表面的安静,还是内在的规则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当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真实发展阶段不匹配时,如何引发无效的权力拉锯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建设性的反馈系统,教你如何通过积极的倾听和清晰的非暴力沟通,让孩子从“不得不听话”转变为“愿意合作”。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视角,非常具有前瞻性,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乖宝宝”,而是一个未来能够独立面对复杂社会、懂得协作和沟通的个体。读完后,我对“管教”这两个字的理解彻底被重塑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考究,让人有一种想一页一页翻下去的冲动,而不是只盯着关键点扫一眼就扔到一边。它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感”。很多教育理论,特别是涉及到亲子沟通的微妙之处,用文字表达起来很容易变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使用类比和画面感极强的语言。我记得有一个比喻,把父母和孩子比作“两艘航行在同一片海域的船只”,各自有自己的航线和目标,但需要不断地通过无线电保持联系和校准方向,而不是强行把另一艘船拉到自己的航道上。这个比喻让我瞬间领悟了“独立与连接”之间的微妙平衡。它不是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生活智慧的随笔,读起来既轻松愉快,又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吸收深刻的教育洞察。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阅读时间碎片化的家长来说,这种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深度的内容,简直是救星。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相当精巧,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育儿书的刻板印象。很多育儿书都是“理论先行”,先给你一堆心理学名词解释,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部“情景喜剧剧本”。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育儿难题展开,比如“早晨赖床综合征”、“餐桌上的权力斗争”等等,非常具体。然后,作者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一样,把这些场景拆解开来,告诉你镜头应该怎么摇、灯光应该怎么打——也就是,在那个瞬间,父母的眼神、语气和肢体语言应该如何调整。最妙的是,它穿插了大量“家长笔记”和“孩子视角解读”,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极大地丰富了内容的层次感。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单向地接收信息,而是在和作者进行一场深度的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那些原本觉得难以执行的教育策略,变得似乎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实操信心。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叙事方式,简直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聊天,一点架子都没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把复杂的育儿理念,用非常贴近生活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如何处理孩子“无理取闹”的哭闹,作者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这样做”的指令,而是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大发脾气,母亲最初的反应是生气和制止,但后来她换了一种更温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沟通。这个转变过程,读起来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我立刻就能在自己的日常中找到对应的影子,然后思考,原来我可以有另一种处理方式。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是提供一个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维的工具箱,让你自己去组装、去适应你家孩子独一无二的脾气和性格。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情绪波动多了一层理解,少了一分焦虑,这种由内而外的松弛感,比任何“速成秘籍”都来得宝贵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