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资料
版 次:1
页 数:442
字 数:370000
印刷时间:2015-1
开 本:16
纸 张:轻型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G775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家长和老师的书
★也是一本写给每个关心孩子未来者的书
★出版之前,光盘已经广为流传,受到热烈欢迎
内容简介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是蔡礼旭老师近年来zui热门的传统文化讲座之一,在出版之前,已经有大量的光碟流通,不少学校组织老师、学生和家长观看,收到的热烈的欢迎。
蔡老师的《细讲弟子规》和《幸福人生讲座》曾经影响了无数的人,让许多人获得了人生幸福的钥匙!
这本《做孩子一生的贵人》则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的老师、好的父母、好的长辈,也就是扮演好君、、师的角色。编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深为老师的悲悯之心所感动,读到深情之处,更是禁不住落泪!老师数年来,以一颗真诚无私之心,把自己多年来弘扬传统文化、从事教育工作的心得毫无保留地献给大家。如果你想让子女孝顺、学生听话,成为一个的父母、老师和,这本书不可不读!
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您心中播下美好和幸福的种子,滋润你的心田,结出美善的果实!
作者简介
蔡礼旭,1973年生人,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相长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社会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远赴澳大利亚研习传统文化,随后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2003年起担任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主讲教师。2004年,在香港举办为期十天的“幸福人生讲座”,以落实德行教育、回到做人根本为主题,影响遍及海内外。2006-2008年,在安徽省汤池镇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担任训导长,首倡以《弟子规》为基础,向世人展现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2009年至今,担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在国内外已先后成功举办了300余场传统文化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他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
目录
di一讲释题(一)
di二讲释题(二)
di三讲生命的意义
di四讲人类的苦难
di五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
di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二)
di七讲师道尊严(一):教师的重要性
di八讲师道尊严(二):尊师方能重道
di九讲师道尊严(三):振兴师道(1)
di十讲师道尊严(四):振兴师道(2)
di十一讲教育工作者的典范(一)
至圣先师孔子为师之风范(1)
di十二讲教育工作者的典范(二)
至圣先师孔子为师之风范(2)
di十三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一)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1)
di十四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二)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2)
di十五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三)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
di十六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
di十七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五)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3)
di十八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六)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1)
di十九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七)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2)
di二十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八)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3)
di二十一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九)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4)
di二十二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十)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5)
di二十三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十一)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6)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期盼;“为天下得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志愿。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乃至身边所有人生命中的贵人,用爱与智慧的心灯,照亮彼此的一生?
2013年7月,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学校法制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在南京举办了“学习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校长培训班,蔡礼旭老师受邀义务演讲,主题是“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一共六课时。因在南京的演讲尚未圆满,蔡老师返回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后,每周六继续录制此套课程,计有十七课时。因而此主题演讲共二十三课时。
蔡老师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将自身深入中华五千年教育智慧的心得,以及十多年弘扬文化、培育人才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众。此次课程,是继《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之后,蔡老师的又一菁华演讲,不但值得所有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细细体味,也值得所有为员工的幸福和大众的感动而奋斗的企业家、团队参考。
鉴于此,敝讲记组根据蔡老师演讲文字稍加整理,以飨读者。若有内容汇整不当、或文字讹误之处,祈望诸位仁者不吝赐教。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讲记图书组
2014年7月1日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教材那样板着面孔,更像是一次层层递进的深度对话。开篇的铺垫很到位,让人很快进入状态,理解了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随后,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得入木三分,尤其对青春期前后的“自我意识觉醒”部分,描述得极其精准,让我对自己孩子近期的叛逆期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预判。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强调“父母成长”方面的篇幅。他非常坦诚地指出,教育孩子的过程,首先是父母放下自身执念、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这种强调个体成熟度的观点,极大地减轻了读者的心理压力,因为我们不必追求成为“完美的父母”,只需致力于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成年人”的修炼手册,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我翻阅过不少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很多都像是营养成分表,告诉你应该摄入A、B、C,但就是不告诉你调味料该怎么放。而这本读物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详细的手工食谱,每一步骤都带着温度和对食材(也就是孩子)特性的考量。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规矩”的阐述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以往总觉得立规矩就是“不许做这个”“必须做那个”,充满了限制和对抗。然而,作者将规矩描绘成孩子安全感的基石和探索世界的边界,这一下子就让“管教”这个词变得柔和且富有建设性。我尝试着在家里运用书中提到的沟通技巧,特别是关于“描述感受”而非“指责行为”的那部分,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再是条件反射式地反驳,而是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这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也极大地提升了家庭的整体和谐氛围。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任何理论堆砌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一个失散已久的“教育指南针”。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都聚焦于“术”的层面,比如如何应对哭闹、如何哄睡,这些确实重要,但这本书更专注于“道”的构建。它引导我们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终极目标清晰了,很多眼前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是书中对于“品格教育”的论述,简直是如沐春风。它不是空泛地喊口号,而是细致地剖析了诚信、责任感、感恩之心是如何在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的。我立刻将书中提到的“每日感恩练习”引入了家庭晚间例行程序,效果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孩子开始主动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这不仅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有效的情绪疏导。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别开生面,它没有陷入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模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带着你一步步深入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看见”这个概念的强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看,而是真正沉下心来观察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和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拉回到自己童年的某些片段,用一种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方式重新审视了父母与我之间的互动模式。作者在描述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内在的价值体系时,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箱,比如如何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小挫折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而不是急于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和修正。尤其对于那些在现代教育焦虑中挣扎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心理锚点,让人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技能培养。它提醒我们,一个真正强大的内在人格,远比满分的试卷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而又充满力量,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和精辟的论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书中引用的那些古籍智慧,不是生硬地嵌入,而是恰到好处地串联起现代育儿的困境与解决之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放手”艺术的探讨。我们总担心孩子摔倒,总想替他们铺平道路,但作者冷静地分析了过度保护如何扼杀孩子的韧性。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然后果承担能力”的那几章,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爱”的定义——爱,也许更多时候意味着适度的“不干预”和“信任”。这种深刻的反思,使我手中的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面映照自己教育理念的镜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