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 |
| 作者/主編: | 夏灧洲 |
| 齣版社: | 上海音樂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806674956 |
| 齣版年份: | 2004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346頁 |
| 開本: | 1/32 |
| 圖書定價: | 30.00元 |
| 實際重量: | 358 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原係西安音樂學院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共同課的教材,經過幾年的運用與修改,並吸收部分專題研究成果,加以整理齣版。
1840年爆發的中英次鴉片戰爭,揭開瞭中國近代史的帷幕。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漸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時期。同中國近代曆史一樣,中國近代音樂史的主題是:古老的中國如何爭取民族獨立和實現麵嚮世界的近代化。《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中所說到的“近代”,在時代劃分上,與一般人相同,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近代中國曆史的開端。而“現代 ”始點的界定,也與一般的觀點相符,即20世紀20年代初。
這本音樂史著作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座古老而迷人的音樂殿堂,導覽人(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細膩,仿佛能讓你觸摸到曆史的紋理。它並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相反,它以一種非常生動的筆觸,勾勒齣瞭中國近現代音樂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全景畫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音樂流派交織時的那種洞察力,比如西方古典音樂如何與中國傳統音樂進行碰撞、融閤,最終催生齣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聲。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那些早期音樂傢們在睏境中探索、在變革中創新的心跳聲。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復雜多變,而作者恰到好處地將音樂發展置於宏大的曆史坐標係中,使得每一個音符、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顯得順理成章,充滿瞭時代的重量感和必然性。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這段曆史但又害怕被晦澀理論淹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燈塔,它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深奧的理論生活化,讓我對近現代中國音樂的脈絡有瞭清晰而堅實的認知。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本書的齣版質量相當令人滿意,這對於一本學術性較強的教材來說是加分的。紙張質感很好,閱讀體驗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視覺疲勞。更重要的是,在內容呈現上,重點突齣,關鍵術語解釋到位,這對於初學者非常友好。特彆是當涉及復雜的音樂術語或特定的曆史背景時,作者總能適時地給齣清晰的注釋或簡短的背景介紹,有效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它成功地在“專業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規範化學習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近乎完美的工具書——它既能滿足學術研究的嚴謹要求,又能保障日常學習的流暢體驗,是案頭常備的良心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處理得非常得當,邏輯性強而不失靈動。它沒有采取那種簡單的年代羅列,而是根據音樂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風格演變設置瞭多個關鍵的轉摺點和主題闆塊。這種宏觀的把握能力讓讀者在宏大的時間跨度中,依然能抓住不同階段音樂的主要特徵和核心矛盾。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對於“風格轉型期”的論述,他沒有把不同風格對立起來,而是展示瞭它們之間微妙的繼承與顛覆關係。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非常清晰的知識框架,但它絕不是死闆的框架,而是鼓勵你去思考“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僅僅記住“是什麼”。這種引導式的學習體驗,對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至關重要。可以說,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既能快速建立體係,又能深入鑽研細節的完美入口。
評分坦白講,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最初的期待是能找到一本結構嚴謹、信息量巨大的參考書。然而,它帶給我的驚喜在於其敘事的流暢性和情感的穿透力。作者似乎擁有將“史實”轉化為“故事”的魔力。書中對於特定曆史時期音樂傢群體的刻畫,栩栩如生,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理想,都透過文字直抵人心。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一些關鍵的音樂事件或作品時,往往會引用大量的原始資料和當事人的迴憶,這種紮根於史料的寫作方式,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可信度和厚重感。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它在深度挖掘音樂社會學意義方麵做得尤為齣色,探討瞭音樂如何充當社會變革的催化劑或記錄者。讀完一些章節後,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靜靜迴味那種曆史的迴響,思考音樂在特定曆史語境下所承載的文化使命。它不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民族精神在音樂中投射的史詩。
評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早期受西方影響的音樂作品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批判性的眼光。他並未盲目推崇“新”,也未一味貶低“舊”,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辯證的態度來考察音樂元素的移植與本土化過程。這種平衡的視角在涉及意識形態色彩較濃厚的曆史時期尤為可貴,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思想的交鋒和思辨的樂趣。書中對於一些被曆史長河略微衝刷的音樂人物和作品的重新發掘與定位,更是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強烈的責任感。它讓你意識到,近現代音樂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和復雜,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重新審視和歌頌的角落。閱讀它,就像進行瞭一次徹底的“洗禮”,刷新瞭我過去對某些音樂現象的片麵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