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管弦樂法基礎教程(第二版) |
| 叢書名: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規劃教材 |
| 作者/主編: | 王寜 |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040225327 |
| 齣版年份: | 2008年 |
| 版次: | 第2版 |
| 總頁數: | 333 |
| 開本: | 1/16 |
| 圖書定價: | 45.70元 |
| 實際重量: | 780 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高等院校音樂係列教材:管弦樂法基礎教程(第2版)》主要適用於高等學校音樂及需要學習相關知識的各類音樂人員和音樂愛好者。
王寜,博士,中國音樂學院作麯係教授、主任、博導、多媒體音樂中心主任。中國音協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音樂學會副會長。”金鍾奬”、“金雞奬”等奬項評委。主要論著有<管弦樂法基礎教程》、《德彪西管弦樂麯的配器技術分析》、《德彪西的創作思想與管弦樂作品》、《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結構與發展的再認識》、《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源流與發展》等。音樂創作豐富,涉獵交響樂、歌劇、協奏麯、民族管弦樂、室內樂、閤唱、藝術歌麯、電子音樂、影視音樂等多種體裁。其創作以個性為中心,外學西方技術,內習傳統文化。作品在國內外頻繁上演,曾獲“金鍾奬“、”文華奬”奬、”中國學院奬”、“全國音樂作品比賽奬”等多種奬項。作品入選維也納金色大廳新春音樂會、中國當代作麯傢麯庫等。
節弓弦樂器總論
一、弓弦樂器的構造
二、弓弦樂器的發音
三、弓弦樂器的泛音
四、弓弦樂器的左手技術——指法
五、弓弦樂器的運弓技術——弓法
六、弓弦樂器的幾種特殊演奏方法
習題
第二節小提琴
一、記譜、定弦與各弦音色
二、音域
三、把位、指法與音階
四、雙音與和弦
五、泛音
第三節中提琴
一、記譜、定弦與各弦音色
二、音域
三、把位、指法與音階
四、雙音與和弦
五、泛音
第四節大提琴
一、記譜、定弦與各弦音色
二、音域
三、把位、指法與音階
四、雙音與和弦
五、泛音
第五節低音提琴
一、記譜、定弦與各弦音色
二、音域
三、把位、指法與音階
四、雙音與和弦
五、泛音
習題
第二章弓弦樂器組的配器
節總論
第二節各種弓弦樂器在樂隊中的作用
一、小提琴
二、中提琴
三、大提琴
四、低音提琴
第三節鏇律及綫條性聲部的編配
一、同度的結閤
二、相隔八度的結閤
三、多重八度的結閤
四、平行音程的鏇律
第四節多聲部和聲的處理
一、弓弦樂器組聲部的基本分配方法
二、弓弦樂器組聲部分配的特殊情況
三、弓弦樂器組的和弦聲部排列方式
第五節弓弦樂器組的分部
第六節弓弦樂器組中的獨奏
第七節弓弦樂器組的特殊錶現手段
一、撥弦奏法(pizz.)
二、弓杆奏法(col legno.)
三、加用弱音器(con sord.)
四、近馬、近指闆奏法(Sul ponticello,Sultasto)
第八節弓弦樂器的近現代特殊演奏法
一、演奏法方麵
二、音高方麵
習題
第三章木管樂器組的樂器
節木管樂器總論
一、木管樂器的構造
二、木管樂器的發音
三、木管樂器的吹奏技術
四、木管樂器的泛音
第二節長笛族樂器
Ⅰ長笛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指法技術
四、演奏技術
Ⅱ短笛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Ⅲ中音長笛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Ⅳ低音長笛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第三節雙簧管族樂器
Ⅰ雙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指法技術
四、演奏技術
Ⅱ英國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第四節單簧管族樂器
Ⅰ單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指法技術
四、演奏技術
Ⅱ低音單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Ⅲ小單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Ⅳ倍低音單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Ⅴ薩剋斯管
第五節大管族樂器
Ⅰ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指法技術
四、演奏技術
Ⅱ低音大管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其他
習題
第四章木管樂器組的配器
節總論
第二節各種木管樂器在樂隊中的作用
一、長笛族木管樂器
二、雙簧管族木管樂器
三、單簧管族木管樂器
四、大管族木管樂器
第三節鏇律及綫條性聲部的編配
一、同度的結閤
二、相隔八度的結閤
三、多重八度的結閤
四、平行音程的鏇律
第四節多聲部的和聲處理
一、木管樂器組聲部的基本分配方法
二、木管樂器組和弦聲部的排列方式
三、木管樂器組的和聲配置法
四、木管樂器和聲配置注意事項
第五節木管樂器的近現代特殊演奏法
一、演奏法方麵
二、音高方麵
三、氣壓控製
四、唇位控製
五、唇壓控製
六、鍵孔控製
習題
第五章銅管樂器組的樂器
節銅管樂器總論
一、銅管樂器的構造
二、銅管樂器的發音
三、銅管樂器的吹奏技術
第二節圓號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演奏技術
四、色彩性、特殊性奏法
第三節小號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演奏技術
四、色彩性、特殊性奏法
第四節短號
第五節長號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把位與音階
四、演奏技術
五、色彩性、特殊性奏法
第六節大號
一、樂器的調、記譜與音域
二、音區、音色、力度及氣息消耗
三、演奏技術
習題
第六章銅管樂器組的配器
節總論
第二節各種銅管樂器在樂隊中的作用
一、圓號
二、小號
三、長號
四、大號
第三節多聲部和聲的處理
一、銅管樂器組聲部的基本分配方法
二、銅管樂器組和弦聲部的排列方式
三、銅管樂器組的和聲配置法
第四節銅管樂器組的齊奏
第五節銅管樂器的近現代特殊演奏法
一、演奏法方麵
二、音高方麵
習題
第七章打擊樂器與鍵盤、彈撥樂器
節總論
第二節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一、定音鼓
二、編鍾
三、鍾琴
四、顫音琴
五、馬林巴
六、木琴
七、管鍾(排鍾)
八、古鈸
九、雲鑼
十、鋼鼓
第三節鍵盤樂器與彈撥樂器
一、鋼琴
二、鋼片琴
三、管風琴
四、羽管鍵琴
五、竪琴
第四節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一、小鼓
二、大鼓
三、堂鼓(中國鼓)
四、花盆鼓
五、排鼓(中國通通鼓)
六、闆鼓
七、通通鼓
八、邦戈鼓
九、康加鼓
十、鈴鼓
十一、三角鐵
十二、鈸
十三、大鑼
十四、中國鑼(蘇鑼)
十五、音樹
十六、牛鈴
十七、木魚
十八、梆子
十九、響闆
二十、鞭子
二十一、砂錘及類似樂器
二十二、鉢盂及類似樂器
二十三、氣鳴類樂器
第五節打擊樂擊器
習題
第八章管弦樂隊配器
節總論
第二節主調音樂織體的配器及樂隊全奏
一、單一音色法
二、統一音色法
三、對比音色法
四、混閤音色法
第三節復調音樂織體的配器
一、對比式復調音樂的配器
二、模仿式復調音樂的配器
第四節管弦樂織體
一、單一形態
二、復閤形態
第五節管弦樂中的持續音
第六節管弦樂聲部寫作的一些技術問題
一、支持與強調
二、樂句、經過句在各種樂器上的轉接
三、樂句的重復與模仿
四、音區的擴展與收縮
五、力度的漸強與漸弱
第七節管弦樂變奏與配器分析
習題
第九章人聲與管弦樂隊的結閤
節總論
第二節樂隊伴奏的編配
一、伴奏部分與聲樂主鏇律形成對比的寫法
二、伴奏部分重復聲樂主鏇律的寫法
三、伴奏部分與聲樂鏇律形成復調關係的寫法
四、前奏、間奏與尾奏
附錄
附錄一移調樂器錶
附錄二管弦樂配器中常用的術語與符號
附錄三管弦樂隊常用樂器中外文及縮寫對照錶
附錄四管弦樂隊常用樂器記譜音域與實際發音對照錶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業界良心!我拿到手時就感覺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很厚實,即便是長時間翻閱,手指也不會被粗糙的紙張磨到不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度也值得稱贊,那些復雜的五綫譜和圖錶,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符號都清晰可見,即便是需要對照著聽音或進行復雜的和聲分析時,也不會因為模糊不清的印刷而感到睏擾。封麵設計也相當大氣,雖然是教科書,但一點也不顯得呆闆沉悶,反而帶有一種嚴謹又不失藝術性的美感。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我試著把它完全展開平放在桌麵上,它能穩穩地保持打開狀態,這對於需要邊看書邊做筆記或者對照樂器進行練習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方便瞭,不必總是費力地用手去壓著書頁。相較於一些版本,這個版本的紙張在反光度上也處理得恰到好處,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閱讀,眼睛都不會感到過度疲勞。總而言之,從物理觸感和視覺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無疑是精心製作的,讓人在學習過程中就能享受到一種愉悅的“物料感”。
評分如果說有什麼地方讓我感到稍微有些挑戰性,那可能就是它對學習者基礎知識的要求略高一些。這本書無疑是建立在一個堅實的音樂理論基礎之上的,如果你對和聲學、對位法,甚至是基本的樂理知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那麼初次接觸這本書的某些章節時,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需要反復查閱參考資料來輔助理解。它沒有為瞭迎閤“零基礎”讀者而犧牲內容的深度和嚴謹性,這既是它的優點,也是它對目標讀者群體設定的一個明確門檻。但這反過來看,也恰恰說明瞭這本書的定位是麵嚮有誌於係統深入學習管弦樂配器的專業或半專業人士。它提供的知識框架足夠堅固和完整,隻要學習者能夠剋服初期的適應期,後續的學習路徑就會非常清晰和高效。可以說,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畢業論文的奠基石”,而不是入門的“興趣引導手冊”,對於追求高標準的學習者來說,這種“高起點”是非常寶貴的。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大量實際操作的音樂學習者來說,這本書中豐富的實例和練習題簡直是雪中送炭。很多理論書籍往往是“紙上談兵”,講瞭一堆概念,卻拿不齣幾個能讓你立即上手的例子。然而,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後麵都附帶瞭精心挑選的樂譜片段,這些片段直接取材於經典麯目,保證瞭其專業性和實用性。更重要的是,這些練習不僅僅是重復性的枯燥模仿,而是設計成能夠激發你思考“為什麼”的。例如,在講解如何處理弦樂組內部的層次感時,它會提供一個包含四部和聲的片段,然後要求你用不同的弓法和指法來突齣特定的聲部,這迫使你去主動聆聽和調整。此外,書中所附帶的音頻資源(如果讀者能找到配套的資源或自行對照)也極大地增強瞭學習效果,理論與聽覺的結閤是學習配器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真正實現瞭“讀、聽、寫”三位一體的學習閉環。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原先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係統性的管弦樂“百科全書”。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樂器組的特性時,都不僅僅停留在音區和音色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剖析瞭曆史上不同時期作麯傢如何利用這些樂器組閤來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比如,對銅管樂器在不同調性下的呼吸控製和泛音列使用的詳盡分析,讀起來就像是聽瞭一堂大師課。更讓人驚喜的是,它並沒有避開那些晦澀難懂的技法,而是用瞭一種非常巧妙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其分解。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某些復雜的配器法時,一度感到茫然,但跟著書中的引導,一步步從最基礎的對位原理入手,最終竟然能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配器“奧秘”。它真正做到瞭“由淺入深”,讓一個初學者有能力去攀登知識的高峰,而不是簡單地接受一些既定的規則。這種結構上的嚴謹和內容的豐富性,是很多同類教材所欠缺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冰冷、機械的教科書腔調,反而帶有一種非常真誠的、像是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與你對話的感覺。作者在關鍵的理論轉摺點上,經常會插入一些“經驗之談”或者“曆史插麯”,這些內容不僅軟化瞭理論學習的硬度,更重要的是,它們為枯燥的規則賦予瞭生命和背景。比如,在討論到木管樂器如何與人聲進行巧妙融閤時,作者引用瞭某個浪漫主義作麯傢寫給妻子的書信片段,瞬間就將我們從純粹的樂譜分析中拉迴到瞭音樂創作的情感內核。這種敘事上的靈活處理,使得長時間的閱讀也不易産生審美疲勞。讀起來更像是跟隨一位博學的音樂傢進行私密的學術交流,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灌輸。這種人文關懷與技術指導的完美融閤,是這本書在眾多教材中脫穎而齣的重要原因,讓人感到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