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
天下黄河/李思命原作赵季平张坚编曲
蓝花花/屠冶九编曲
五哥放羊/黎琦编词 屠冶九编曲
走西口/贺 艺编曲
赶牲灵/张天恩原作
揽工调/黎琦编词 赵季平编曲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赵季平编曲
猜拳调/李兴池 张 坚编曲
跑旱船/张天恩原作
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黎琦编词 李兴池整理
刘志丹/黎琦编词赵季平景建树编曲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王方亮编曲
三十里铺/黎琦编词赵季平编曲
哥哥摘钢枪/黎琦编词 李兴池 张 坚编曲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赵季平张坚编曲
纺线线/刘杰诚词 吕 冰编曲
秋收/贺敬之填词 赵季平编曲
拥军秧歌/安 波填词
九月的秋风重阳里香/黎琦填词 赵季平 张 坚编曲
远去的岁月一道道虹/黎琦编词赵季平张坚编曲
关中民歌
绣荷包/黎琦编词 屠冶九编曲
扬燕麦/黎琦填词 屠冶九编曲
想情郎/黎琦填词 屠冶九编曲
五更鸟/冯健雪整理
噢觉觉/黎琦编词 王海天编曲
陕南民歌
郎在对门唱山歌/赵季平 张 坚编曲
姐儿歌/赵季平景建树编曲
上河涨水下河浑/赵季平 张 坚编曲
卖花篮/黎琦编词 赵季平 景建树编曲
莫叫山歌冷了台/黎琦编词 赵季平 张 坚编曲
内容推荐 本书是陕西音乐家依照陕西建设文化强省,实施八大文化工程“民歌繁荣工程”的要求,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钟爱之情、传承之仁收集整理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经典民歌,并将其升华提炼拓展,赋予这些歌曲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通过简谱、线谱、图片、中英文对照等形式出版。文中所附剪纸均由陕西省当地艺术家创作。 作者简介 赵季平: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知名作曲家;冯健雪:知名歌唱家;王黎琦:知名词作家
陕南民歌
郎在对门唱山歌/赵季平 张 坚编曲
姐儿歌/赵季平景建树编曲
上河涨水下河浑/赵季平 张 坚编曲
卖花篮/黎琦编词 赵季平 景建树编曲
莫叫山歌冷了台/黎琦编词 赵季平 张 坚编曲
作为一位业余的民乐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学习资料的易得性和系统性。很多时候,我宁愿花大价钱买进口的教材,也不愿意花时间去拼凑那些零散的乐谱片段。这次选择这本《正版陕西民歌练习曲初学教材》,纯粹是冲着它的“初学”定位和“正版”保障来的。结果发现,它的定位非常精准,从第一首到第三十首,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过渡得非常自然。一开始的曲子,节奏简单,音域适中,主要目的是建立起对基本节奏型的熟悉和手指的协调性。随着篇幅推进,难度会逐步攀升,开始引入更复杂的变拍、更快的跑动以及对弓法控制的更高要求。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让我这个基础薄弱的学习者也能稳扎稳打,每完成一首曲子,都会有一种“我学会了”的扎实成就感,而不是学完一堆难度不一的曲子后,依然感到茫然。这种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比任何复杂的理论讲解都来得实在有效。
评分这本练习曲集,光是名字就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地域特色和专业气息。我一直对陕西民歌那种粗犷又细腻的旋律情有独钟,但真正上手学起来才发现,光凭听是远远不够的。市面上能找到的系统教材实在太少了,很多都是零散的乐谱,不成体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希望它能填补这个空白。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装帧的朴实感所吸引,没有花哨的印刷,一切都显得很务实,很适合我们这种“练功”的人。内页的排版清晰度更是让我眼前一亮,简谱标注得非常细致,音符之间的处理、时值变化,都有明确的指示,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省去了太多自己揣摩的时间。而且,它精选的这“金曲30首”,覆盖的曲目范围很广,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段落,也有一些相对冷门但极具学习价值的小调片段,这对于想要全面了解陕西音乐风格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藏。我尤其欣赏它在某些高难度转音处,特别加注的演奏提示,这些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才会点拨的细节,现在能系统地呈现在教材里,实在太贴心了。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音乐学习要求比较苛刻的人,尤其在基础训练上,我追求的是那种“滴水不漏”的感觉。这本练习曲集给我的惊喜在于它不仅仅是“搬运”了民歌旋律,而是真正做到了“练习曲”的本质。每一首曲子都不是简单的完整复刻,而是针对性地提炼和改编,每一段小练习都像是一套针对特定指法、特定节奏型或特定气息控制的“体能训练”。比如,其中有一段用来练习快速三连音的段落,它的旋律走向极其贴合西北地区那种开阔又不失跳跃感的特点,光是把它练顺畅了,我就感觉自己的手指灵活度和对气息的掌控力都有了显著提升。教材里对一些长弓或者快速换把位的处理,都有非常明确的指示,这让我的练习目标变得非常具体,不再是盲目地重复,而是带着解决特定技术难题的目的去演奏。这种结构化的训练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耐心的、要求严格的专业陪练在身边指导一样,让人不得不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
评分我从小学习的传统乐器,对简谱的依赖性非常高,很多五线谱的教材对我来说就像是隔了一层纱。所以,当看到这本教材完全以简谱为主体时,我就已经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了。不过,光有简谱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那些“唱”出来的民歌韵味,转化为“写”出来的演奏技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在处理民歌特有的滑音、颤音、以及那种略带“哭腔”的揉弦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在简谱上进行了标注和解释。我以前在模仿这些技巧时,总觉得不得要领,听起来总有点“洋腔洋调”。但对照这本教材的提示,我才明白,原来在某个音符上需要停留的时间长短,那个滑音的幅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这让我从“感觉派”真正走入了“技术派”,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到陕西民歌那种独有的“味道”,让我的演奏听起来更加地道、更有灵魂。对于那些希望深入挖掘地域音乐精髓的演奏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符号解读,是无价之宝。
评分我个人对教材的审美要求比较高,我希望学习资料能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本练习曲集虽然内容严谨,但它的整体视觉呈现却透露着一股清新和活力。纸张的质感很好,油墨印刷清晰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在灯下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虽然是严肃的练习曲,但它收录的这三十首曲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它们不是枯燥的音阶或琶音练习,而是带着浓郁生活气息和叙事感的旋律片段。这意味着,你在练习那些技术难点的同时,也在享受着音乐本身的美感。这对于保持学习的持续性至关重要。很多练习册练到一半就让人想束之高阁,就是因为它太“功利化”了。而这本教材,让你在提高技艺的同时,也沉浸在陕西民歌的魅力之中,这是一种将“苦练”与“享受”完美结合的典范,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民乐,特别是对西北风情感兴趣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