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上:河南、山东古筝流派 音乐 书籍 |
| 作者: | 李萌编选 |
| 定价: | 69.0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04-01-01 |
| ISBN: | 9787103026397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收录的乐曲基本是按照各流派传人传谱的脉络来安排的。内容包括:河南古筝流派、河南筝派代表人物及曲目、山东古筝流派、山东筝派代表人物及曲目等。 |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久违的、脚踏实地的充实感。我之所以对它赞不绝口,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立足地方,辐射全国”。在深入探讨河南和山东两大流派时,作者并未将它们孤立看待,而是穿插对比了它们与江浙一带的细腻婉约风格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这种宏观的视野让学习者能够更全面地构建起中国筝乐的版图。例如,书中对河南筝曲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做了时间轴梳理,清晰地展示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迁,音乐在传承中如何不断自我更新和适应。这种历史的纵深感,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筝艺术的整体认知。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份需要你投入时间去研读、去思考的“指南针”。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和理解的层次,实在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宝贵文献。
评分作为一名学习古筝多年的琴人,我阅览过不少关于传统曲目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部作品一样,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兼顾到演奏实践的。特别是关于山东筝派的“刚健”风格,书中对“击弦”和“制音”的处理手法,有着非常独到且细致的讲解。它不仅告诉我们应该“重力道”,更解释了这种重力道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性格——那种朴实、直率、不加雕饰的生命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提示,调整了我的右手指甲与筝弦接触的角度和力度,效果立竿见影,那种清脆、有穿透力的声音立刻就出来了。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地方性变体和“野曲”的收录,展现了编者不遗余力的搜集精神,很多乐谱是首次以如此规范的形式出版,这对于抢救和传承濒危的传统艺术形式,功德无量。这本书的重量和厚度,绝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堆砌,更是几代古筝人心血的结晶。
评分我是在一次淘旧书的过程中偶然邂逅这本书的,当时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传统音乐的书籍,很多时候内容浮于表面,难以真正触及精髓。然而,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一本纯粹的教学用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学术田野调查报告。尤其是在介绍山东古筝的“弹打轮”等特殊技法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用文字描述,而是配上了非常精细的慢动作分解图,甚至还引用了某些流派“口传心授”的秘诀,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却渴望掌握地道技法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引练习了几个山东派的快板段落,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感和清晰的颗粒度,是我以前练习时难以达到的。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玄妙的“流派特点”具象化了。此外,书中对一些失传或罕见曲目的考证工作也做得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作为佐证,让人信服,读起来也格外有味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弹”,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理解你所弹奏的文化重量”。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大全”这类书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内容会很杂乱,抓不住重点。但这部《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河南、山东》的编排逻辑,展现出一种高度的系统性。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先是概述两大流派的历史脉络和地域差异,然后才进入具体曲目的详述。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河南筝曲中那种“缠绵悱恻”的抒情性的深入剖析。书里对某些慢板乐段的韵味处理,进行了近乎于文学鉴赏般的细致描摹,比如如何通过“揉吟”的幅度变化来表达“哀而不伤”的境界。这对于提升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至关,比起那些只关注力度和速度的教材,要高明得多。读完对河南派的介绍,我感觉自己对《病中吟》的理解都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机械地按照音符去演奏,而是能够体会到那种深沉的生命体验。这本书的学术气息和实用性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平衡点,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深度爱好者,都能从中汲取到营养。
评分这部《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的“上”卷,聚焦于河南与山东两大流派的精粹,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对古筝这门乐器怀有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感的传统曲目。光是翻开目录,看到“高山流水”、“寒鸦戏水”这些熟悉的名字被标注上具体的地域风格时,那种期待感就油然而生。我原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乐谱汇编,但拿到手才发现,它不仅收录了详尽的五线谱和工尺谱,更有对每首乐曲背后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比如,关于河南筝派那种大气磅礴、讲究气势的演奏风格,书里详细分析了其与当地戏曲和民间说唱的渊源,甚至配有早期演奏家的口述回忆片段,这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要那样弹奏,比单纯看谱子有效得多。山东派的那些刚劲、洒脱的“武戏”味道,也能从书中的指法注释和力度标记中窥见一斑。可以说,这本书像是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现代学习者能够跨越时空,与那些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进行对话。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分析,这体现了编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绝非市面上那些简单拼凑的教材可比。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探索中国民族音乐核心的筝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