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践》是作者房思钊从事合 唱艺术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内容深入浅出、循序 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讲述了合唱指挥的理 论及方法。本书从合唱指挥的基础入手,力求使学习 者能结合自身的实践充分体会和逐步提高指挥综合能 力。本书对手势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歌唱的基础 常识及灵活运用、指挥的主动意识等问题做了深刻讲 解与探究。正文后附教学参考作品31首,**适合作 为合唱指挥入门的学习教材。为方便广大读者学习, 特采用简谱记谱。
**部分 合唱指挥及其职责
第一章 指挥的形成与任务
第一节 合唱指挥的形成与意义
第二节 合唱指挥的任务
一、合唱队的建立与组织
二、合唱队的规模
三、合唱形式的分类
第三节 声部的分配与组织
一、声部的特点及音域
二、声部人数的比例
三、声部分配的依据和原则
第四节 曲目的选择
第五节 伴奏
第六节 合唱队形与排列
第二章 合唱的声音
第一节 统一
一、唱法的统一
二、字音的统一
三、音区的统一
第二节 均衡
一、声部间的均衡关系
二、各声部的常用音区及注意事项
三、合唱与伴奏的均衡关系
第三节 和谐
一、横向方面
二、纵向方面
三、其他方面
第三章 合唱指挥**的歌唱知识
第一节 声乐基础知识
一、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歌唱的姿势
三、歌唱的呼吸
四、气息的运用
五、共鸣
第二节 音韵常识
一、现代汉语的声、韵、调组织
二、音韵辨正
三、歌唱中常见的几个音韵学术语
第三节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排练艺术
第一节 制定发展目标和排练计划
一、科学务实地选择排练曲目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第二节 科学规划实施步骤
一、视唱合成阶段
二、加工细排阶段
第三节 排练中的艺术性
一、指挥的示范作用
二、排练过程中的艺术性
第二部分 指挥手势
第五章 指挥的点与线
第一节 敲击点
一、敲击点的方法
二、点前线
三、点后线
第二节 弹上点
一、弹上点的方法
二、下行线
三、练习注意事项
第六章 常见拍子的指挥图式
第一节 二拍子
一、指挥姿势与预备动作
……
第三部分 关于作品的处理
第四部分 合唱谱例(30首)
后记
这本名为《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践》的书,从我一个初涉音乐领域的新手角度来看,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合唱艺术殿堂的神秘大门。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对基础理论的深入浅出讲解。我一直以为指挥就是举手挥臂,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中蕴含着多么深厚的音乐学、心理学乃至物理学的知识。它细致地剖析了不同声部之间的平衡、音准的校正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有效地传达音乐的内涵。尤其是关于呼吸法的章节,作者用极其形象的比喻,将看似抽象的“气息控制”具体化为可以量化的训练步骤,这对于我这种缺乏科班训练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尝试书中所述的几个小练习,立刻能感受到声音的厚度和连贯性有了显著的提升。如果说乐谱是食谱,那么这本书就是一位耐心的烹饪导师,手把手教你如何把食材(人声)变成美味的盛宴。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拍子划分,到复杂的复调处理,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在学习过程中既有踏实的成就感,又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感到气馁。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钻研下去的动力。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实践”二字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其对“人”的关注上。合唱指挥,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和艺术引导。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与声乐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处理团员之间的微妙人际关系,这部分内容在很多技术性教材中是被完全忽略的。作者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早期指挥生涯中遇到的尴尬和挫折,比如如何得体地指出一位高音独唱者的跑调问题,而不是打击其积极性。这种真诚的分享,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倾心传授“江湖经验”,而非冰冷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一个优秀的指挥,其情商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乐理知识。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处理团队冲突的方式,并尝试运用书中的“同理心引导法”去调整与团员的互动模式,效果是积极且令人鼓舞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艺术的“技”与“道”结合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给了我极佳的阅读体验。我拿到的是精装版本,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高质量的乐谱片段示例。这些示例不仅仅是文字描述的辅助,它们本身就是微缩的教学案例。比如在讲解“圆润过渡”技巧时,作者直接截取了某位作曲家作品中需要处理的特定小节,并用清晰的标记标注出预期的手势和声部处理方向。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相比于那些只有文字堆砌的教材,这本书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在视觉化呈现上。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书本知识快速转化到指挥台上的人来说,这种直观性至关重要。此外,书后的附录部分对几位伟大指挥家(如卡拉扬、伯恩斯坦)的指挥风格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引发读者对“个人风格形成”的深度思考,这种对标杆的引入,让整本书的视野更加开阔。
评分作为一名在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合唱团团长,我常常苦恼于如何将一群背景、音色各异的成员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市面上很多指挥教程要么过于学院派,充斥着晦涩的术语,要么过于流于表面,只谈“感觉”。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可操作的“工具箱”。我特别欣赏它对“排练效率最大化”的探讨。书中详细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排练陷阱,并给出了即时有效的干预策略。例如,当出现集体性节奏混乱时,作者推荐了一种交替使用不同重音模式的训练法,这个方法我用在了我们最近排练一首难度较高的宗教合唱作品中,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卡壳的地方竟然奇迹般地流畅起来。更不用说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风格处理建议,比如巴洛克时期的清晰线条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色融合度之间的权衡,这些都是在实际指挥中需要不断权衡的艺术。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可能会更好”,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培养了指挥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音乐鉴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升了我对合唱音乐“聆听”的层次。在未读此书前,我听合唱,关注的是宏大的和声效果和情感冲击力。读完后,我的耳朵仿佛被“升级”了。我现在能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声部在某一瞬间微妙的脱节,能判断出指挥的手势是如何影响了弱音部分的清晰度,甚至是次中音部在某个长音上的气息衔接是否平滑。书中对“空间感”处理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如何通过指挥的手法,让声音在音乐厅内形成特定的立体投影。这使得我在聆听专业团体的录音或现场演出时,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解码者”。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某些指挥家能让小场地的合唱团听起来像置身于巨大的教堂之中,而另一些则让大团听起来略显拥挤。这本书不仅是为指挥者准备的,它也为每一个热爱合唱艺术的听众,提供了一把深入理解这场声音建筑工程的钥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艺术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