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识茶泡茶品茶图鉴
原 价:75.00元
作者:徐馨雅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50236882
字数:620000
页码:42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识茶泡茶品茶图鉴》高清实拍茶品图鉴,1500余幅极具鉴赏价值的文物、古籍、书画,以及生动鲜活的茶艺步骤图,让读者一目了然,更易掌握。兼以灵活多变的版式,让读者赏心悦目,激发阅读兴趣。七大茶类、中国十大名茶、10种私房茶食,52种养生茶饮,实图对照,导读、制作方法细致易懂,便于操作,快速指导茶的鉴赏、烹饮、茶疗与茶膳。
内容提要
《识茶泡茶品茶图鉴》是一本为想学茶或正在学茶的爱茶人士提供的入门图书,也是一本集识茶、鉴茶、泡茶、品茶、茶道与茶艺于一体的精品茶书。书中分为“初见芳茗露英华——识茶篇”、“省识茗心赏灵芽——鉴茶篇”、“悬壶高冲清香起——泡茶篇”、“一瓯甘饮惬余暇——品茶篇”、“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道与茶艺篇”和“君不可一日无茶——茶生活篇”六部分,将与茶相关的细节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就像是带大家走进了一个有关茶的清净世界,不仅如此,书中还介绍了诸多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的茶疗方,为大家的健康生活增添一道靓丽的茶韵风景。全书图文并茂,可以让您在边品读文字的同时,也欣赏到精美的图片,既能感受到茶的无穷魅力,同时又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找到清净平和的心境。
希望本书能让不了解茶的朋友开始认识茶、了解茶,更希望广大茶友因茶结缘,使茶文化发扬光大。
目录
壹初见芳茗露英华——识茶篇
第 一 章 茶之源
茶的渊源与盛行
穿越千年墨香的茶历史
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字的演变和形成
茶的主要分布区域
茶的海外流传路径
现代人与茶的不解之缘
茶马古道
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雅号别称
中国的茶文化研究
茶美学的发展历程
第 二 章 茶之类
传统七大茶系分类法
按茶树品种分类
按产地取名分类
按采收季节分类
按茶叶的形态分类
按萎凋程度分
按发酵程度分类
按烘焙温度分类
按薰花种类分
按制造程序分
按制茶的原材料分
按茶的生长环境分类
茶叶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 三 章 茶之效
茶富含多种营养元素
茶具有抗衰老功效
科学饮茶改善记忆力
饮茶可强身健体
饮茶可消脂减肥
饮茶可防辐射
饮茶可提神解乏
饮茶可利尿通便
饮茶可保护牙齿
饮茶可消炎杀菌
饮茶可抑制心脑血管疾病
饮茶可美容护肤
饮茶可清心明目
饮茶可消渴解暑
饮茶可助戒烟
饮茶可暖胃护肝
饮茶可防癌抗癌
第 四 章 茶之存
贮茶的注意事项
茶叶罐贮存法
冰箱贮存法
暖水瓶贮存法
干燥剂贮存法
食品袋贮存法
其他贮藏茶叶的方法
不同类型茶叶的贮存方式
第 五 章 茶之俗
潮汕啜乌龙
北京大碗茶
羊城早市茶
成都盖碗茶
潮汕工夫茶
昆明九道茶
绍兴四时茶俗
吴屯“喝”茶
青海的熬茶
吴江三道茶
周庄阿婆茶
亚洲茶俗
非洲茶俗
大洋洲茶俗
欧洲茶俗
美洲茶俗
贰省识茗心赏灵芽——鉴茶篇
第 一 章 红茶品鉴
滇红茶
金骏眉
九曲红梅
祁门红茶
政和工夫
第 二 章 黄茶品鉴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
广东大叶青
第 三 章 绿茶品鉴
安吉白茶
碧螺春
黄山毛尖
六安瓜片
蒙顶甘露
西湖龙井
第 四 章 青茶品鉴
安溪铁观音
凤凰水仙
水金龟
武夷大红袍
高山乌龙
铁罗汉
第 五 章 白茶品鉴
白毫银针
白牡丹茶
寿眉
第 六 章 黑茶品鉴
安化黑茶
茯砖茶
宫廷普洱茶
生沱茶
熟沱茶
第 七 章 花茶品鉴
茉莉花茶
女儿环
黄山贡菊
杭白菊
玫瑰花茶
千日红
叁悬壶高冲清香起——泡茶篇
第 一 章 甄选茶叶
好茶的五要素
新茶和陈茶的甄别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甄别
绿茶的甄别
红茶的甄别
黄茶的甄别
黑茶的甄别
白茶的甄别
青茶的甄别
花茶的甄别
第 二 章 好器沏好茶
入门必备的茶具
如何选购茶具
茶具的分区使用
精致茶具添茶趣
不同产地的瓷质茶具
茶具的清洗
茶具的保养
历史上的制壶名人与名器
第 三 章 水如茶之母
好水的标准
宜茶之水
名泉寻源
中国五大名泉
利用感官判断水质的方法
改善水质的方法
如何煮水
水温讲究
判断水温的方法
影响水温的因素
水含氧量与泡茶的关系
水温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第 四 章 茶的一般冲泡流程
初识佳出茶点
投茶与洗茶
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
第三次冲泡
茶的冲泡次数
生活中的泡茶过程
待客中的泡茶过程
办公室中的泡茶过程
商家销售泡茶过程
旅行中的泡茶过程
第 五 章 泡出茶的特色
绿茶的冲泡方法
红茶的冲泡方法
青茶的冲泡方法
黄茶的冲泡方法
白茶的冲泡方法
黑茶的冲泡方法
花茶的冲泡方法
第 六 章 不同茶具冲泡方法
玻璃杯泡法
紫砂壶泡法
盖碗泡茶法
飘逸杯泡法
小壶茶泡法
玻璃壶泡法
瓷壶泡法
陶壶泡法
杯子与茶汤间的关系
冲泡器质地与茶汤的关系
肆一瓯甘饮惬余暇——品茶篇
第 一 章 品茶的四要素
观茶色
闻茶香
品茶味
悟茶韵
第 二 章 宜茶之境:雅室品茗
源远流长的历代茶馆
精彩纷呈的当代茶馆
温馨舒悦的家庭茶室
清新幽静的山水之间
茶室的类型与风格
第 三 章 品茶的精神与艺术
茶之十德
只斟茶七分满
六艺助兴
茶与修养
吃茶、喝茶、饮茶与品茶
品茶如品人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中的大雅——茶与《红楼梦》
茶中的大俗——茶与《金瓶梅》
第 四 章 品茶是一种心境
品茶需要平心
品茶需要清静
品茶需要禅定
品茶需要风度
品茶需要心意
品茶需要放松
品茶需要乐观的心态
伍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道与茶艺篇
第 一 章 修身养心论茶道
何谓茶道
茶道的核心灵魂
茶道修习的法则
茶道中的身心享受
茶道的追求
中国的茶道流派
中国茶道的三种表现形式
日本茶道
韩国茶道
俄罗斯茶道
英式茶道
茶道的自然美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第 二 章 伴茗之魂赏茶艺
什么是茶艺
传统茶艺和家庭茶艺
工艺茶茶艺表演
乌龙茶茶艺表演
绿茶茶艺表演
花茶茶艺表演
祁门红茶茶艺表演
禅茶茶艺表演
盖碗茶茶艺表演
第 三 章 不可不知的茶礼仪
泡茶的礼仪
奉茶的礼仪
品茶中的礼仪
倒茶的礼仪
习茶的基本礼仪
提壶、握杯与翻杯手法
温具手法
常见的 4 种冲泡手法
喝茶做客的礼仪
第 四 章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茶与名人
有关茶的著作
茶诗
茶画
茶联
茶与歌舞
茶与婚礼
茶与祭祀
茶与谚语
茶与棋
茶和道家
茶和儒家
茶与旅游
陆君不可一日无茶——茶生活篇
第 一 章 幸福每一天的保健养生茶
每日 4 款幸福养生茶饮
立春来杯养肝护肝茶饮
雨水要喝缓解春困的茶饮
惊蛰一杯防肌肤干燥的茶饮
春分喝温补阳气茶饮
清明喝调节血压茶饮
谷雨喝调理肠胃茶饮
立夏喝滋养阴液茶饮
小满喝清利湿热茶饮
芒种喝清热降火茶饮
夏至喝退热降火茶饮
小暑喝裨益消化茶饮
大暑喝预防中暑茶饮
立秋喝养胃润肺茶饮
处暑喝清热安神茶饮
白露喝滋阴益气茶饮
秋分喝调养脾胃茶饮
寒露喝强身健体茶饮
霜降喝滋肺润肺茶饮
立冬喝补充热量茶饮
小雪喝缓解心理压力茶饮
大雪喝预防哮喘茶饮
冬至喝滋补养生茶饮
小寒喝补肾壮阳茶饮
大寒喝有益心血管茶饮
第 二 章 强身健体的私房茶食
八宝茶粥
绿茶粥
普洱茶猪手
茶香鳜鱼片
红茶炒鸡丁
碧螺春鲜鱿
洛神优酪乳
甘草酸梅汤
双色绿茶饼干
抹茶泡芙
第 三 章 让青春永驻的抗衰美容茶
美容养颜茶
瘦身美体茶
明目亮睛茶
抗衰防老茶饮
保持年轻活力茶饮
补血益气茶
第 四 章 不同人群的养生保健茶
银发族的长寿茶
孕妈妈的安胎茶
老师的润喉茶
学生的健脑茶
吸烟族的健康茶饮
体力劳动者的健康茶饮
应酬族的健康茶饮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茶饮
第 五 章 各类疾病的茶疗验方
防治感冒的茶疗验方
防治哮喘的茶疗验方
防治高血压的茶疗验方
防治冠心病的茶疗验方
糖尿病的茶疗药方
脂肪肝的茶疗药方
便秘的茶疗药方
口臭的茶疗药方
胃痛的茶疗药方
失眠的茶疗药方
月经不调的茶疗药方
前列腺炎的茶疗药方
关节炎的茶疗药方
第 六 章 饮茶的宜忌
饮茶需“度”量
不要饮隔夜茶
饮茶忌空腹
药茶要慎重选
喝茶要讲究中医五行
忌饮烫茶
忌饮冷茶
忌饭后立即饮茶
忌饮冲泡次数过多
附录
附录I 陆羽《茶经》精要解读
一 之源
二 之具
三 之造
四 之器
五 之煮
六 之饮
七 之事
八 之出
九 之略
十 之图
附录 II 茶品质与品评因素评分表
附录 III 历代茶人佳话
茶艺师与茶
诗僧与茶僧
唐伯虎与祝枝山猜茶谜
白居易与茶
杨维桢与茶
“吃茶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传统事物不太感冒的人,但《识茶泡茶品茶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却让我对中国茶文化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讲解了茶的方方面面。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实用性”上的表现。书中提供的泡茶技巧,针对不同类型的茶叶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而且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操作实现的。比如,它告诉我如何根据水温的不同,泡出龙井的鲜爽或者普洱的醇厚,这让我觉得泡茶不再是一件靠“感觉”的事情,而是有科学依据可循的。而且,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辨别茶叶品质的小窍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在茶叶店里“眼花缭乱”的消费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按照书中的方法,成功地泡出了一壶让我自己和朋友都赞不绝口的红茶,那种成就感真是太棒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品茶这件事,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而且真的可以变得很简单、很有趣。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生活充满向往,《识茶泡茶品茶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一窥那个充满诗意的茶生活。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泡出一杯好茶,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种“生活美学”。从古人如何选择茶室的环境,如何搭配茶点,到如何在品茶时体悟人生,都描绘得细腻动人。我被那些关于陆羽、苏东坡等历史人物的饮茶故事深深吸引,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他们在那一刻的雅致情怀。书中的插画风格古朴典雅,配以精美的文字,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禅一味”的探讨,它让我明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修行,一种通往内心平静的途径。通过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茶的仪式感,比如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为自己泡一杯茶,静静地坐下来,感受那一刻的宁静与美好。这本图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作为一名在茶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不得不说,《识茶泡茶品茶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在内容深度和呈现方式上都给了我不少惊喜。我尤其赞赏它对于各类中国传统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分类和介绍,不仅有详尽的工艺流程讲解,还深入分析了不同工艺对茶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这对于我们理解茶叶的内涵非常有帮助。书中关于“茶艺”的阐述,更是上升到了哲学和艺术的高度,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强调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特别喜欢它对“茶道精神”的解读,这种“和、敬、清、寂”的意境,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尤为可贵。此外,书中关于茶与养生、茶与礼仪的讨论,也为我提供了不少新的视角和实用建议。全彩的插图精美绝伦,尤其是对茶具的细节展现,让我得以更细致地审视茶道美学。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和实用指导意义的优秀茶艺读物,能够满足从入门爱好者到资深茶人的不同需求。
评分这本《识茶泡茶品茶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真的是我的茶道启蒙书!作为一名对中国茶文化一直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新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尤其喜欢它那细致入微的叶片、茶汤颜色的对比图,让我第一次能够直观地分辨出不同茶叶的细微差异。书中关于不同茶叶的冲泡水温、浸泡时间、茶具选择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而且都配有精美的插图,简直就像请了一位资深茶艺师在身边手把手教学。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泡了龙井,那翠绿的茶汤和清雅的香气,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品茶”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喝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普及了许多关于茶的文化知识,比如茶的起源、发展,不同地域的饮茶习俗,甚至还有一些与茶相关的诗词歌赋,这让我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的把“茶”这个字拆解开来,从最基础的“识”到最终的“品”,层层递进,让我觉得喝茶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是可以触及、可以享受的日常。
评分这本《识茶泡茶品茶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的“珍藏版”名副其实,它的设计和内容都充满了匠心。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对于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在意。这本书的摄影作品堪称艺术品,无论是茶叶的特写,还是冲泡过程的瞬间,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色彩还原真实,细节清晰可见,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而且,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独具匠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茶的“识”、“泡”、“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对“茶文化”的梳理,从历史的演变到现代的创新,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茶的魅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茶道表演和茶会组织的指导,这对于我这样喜欢组织小型聚会的人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茶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品。
评分平
评分很不错哦哦
评分便宜又实惠,很不错。。。
评分平
评分好,可以了解好多茶道的知识
评分还没有来得及看
评分挺详细的,蛮不错的。。
评分好书!!!!!
评分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