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编著的《乐理自学从入门到精通》是针对零 基础音乐爱好者量身定制的乐理从入门到精通教程。
在本书中,读者将学会乐理的基本知识,为日后的音 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分为30个章节,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乐谱 的基本知识、音程、节奏、音阶、和弦、和弦扩展、 调式训练等。作者用详细的文字讲解,配以图解展示 ,让没有基础的读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再参考展 示图片,轻松学会乐理。这种学习方式让读者在枯燥 的乐理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地坚持下去, 而不会因为一些繁琐的文字性的音乐理论放弃对乐理 的学习。
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 作为教程使用。
Part 01 音乐基础知识
第一课 什么是音
第二课 音的分类
第三课 音的性质
第四课 十二平均律
Part 02 学习五线谱
第一课 什么是乐谱
第二课 五线谱的线和问
第三课 谱号
第四课 调号和拍号
第五课 变音记号
第六课 大谱表
Part 03 音名与唱名
第一课 基市音名与唱名
第二课 升降号写法
第三课 升降号读法
第四课 升降号唱名
第五课 首调唱名法
第六课 固定调唱名法
第七课 练习1
第八课 练习2
Part 04 音程
第一课 音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 音程的名称
第三课 音程推算练习1
第四课 音程推算练习2
第五课 音程弹奏练习
Part 05 节奏入门
第一课 初识节奏
第二课 学习使用节拍器
第三课 学习八分音符
第四课 学习连音线
第五课 学习休止符
第六课 学习附点音符
Part 06 节奏进阶训练
第一课 节奏型组合强化训练1
第二课 节奏型组合强化训练2
第三课 学习切分音
第四课 学习十六分音符
第五课 学习三连音
第六课 节奏型组台强化训练3
第七课 节奏型组台强化训练4
……
作为一名已经有些基础,但总感觉知识体系有漏洞的学习者,我通常会对“入门”级别的书籍嗤之以鼻。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章节设置逻辑严密,从基础的五线谱阅读,到复杂的十二音体系和序列主义的初步介绍,知识的梯度提升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跳跃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曲式分析”那一块的内容,处理得非常深入而细致。不同于其他书籍简单地罗列“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套路,它深入探讨了结构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作曲家的意图,甚至还引入了一些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作品内涵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阅读这些高阶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学家进行深度的学术对话,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乐理教材的排版设计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密密麻麻音符和枯燥理论的传统乐理书,它在视觉呈现上下了很大功夫。作者似乎深谙“图胜于言”的道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色彩编码被巧妙地运用进来。比如,在讲解调式转换时,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而是用一幅幅直观的图谱,把音程关系和功能区隔开来,让初学者也能立刻抓住重点。特别是和弦构成那一章,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设计,不同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音像搭积木一样清晰明了,厚厚的理论知识被拆解成了易于消化的“视觉模块”。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享受。装帧质量也非常考究,纸张手感厚实,印刷色彩饱满,即便是长期翻阅,也不会有廉价书籍那种快速磨损的担忧。对于我这种视觉敏感型学习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让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乐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可以说,光是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示,就能对音乐的结构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极富教学热情的教育者,他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一位耐心的老朋友在耳边低语。它完全摒弃了学术著作中那种冷峻、疏离的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口语化、充满幽默感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概念。比如,当讲解到“增六和弦”这种令人生畏的结构时,作者会用一个生活化的比喻来形容其不稳定的紧张感,一下子就让那个听起来很陌生的和弦变得可理解、可亲近了。行文流畅自然,阅读起来毫无滞涩感,即使是午后光线不佳,也能轻松沉浸其中。这种富有温度的文字,极大地缓解了学习乐理过程中常有的挫败感。我常常发现自己会因为一个精彩的比喻而会心一笑,这种愉悦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任何教材中都未曾体验过的。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理论”转化成了“有趣的知识碎片”,让人愿意主动去探索下一个知识点。
评分与其他教材相比,这本书在“工具性”和“资源整合”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多媒体学习包的“纸质核心”。书的后记部分提供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网络资源链接、推荐的听力列表以及一些实用的软件工具介绍,这些都经过了作者的亲身检验和推荐,非常可靠。更重要的是,它非常注重“实践导向”。在讲解完每一个重要概念后,都会附带一个“实践任务”小节,这些任务往往是微型的创作练习或者片段分析,要求读者立刻动手操作。例如,在学完调性后,它不是让你写个大作业,而是要求你在五分钟内,用你学会的知识点,为一段给定的旋律即兴配上一个和声进行,这种短平快、即时反馈的训练机制,是提高技能的关键。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会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去创造和分析音乐。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号称“零基础友好”的乐理书籍,但大多在真正进入实用阶段后就让人力不从心了。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务实且具有前瞻性。它并没有停留在死记硬背音程和音阶的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听觉训练”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介绍完基础的节奏型后,紧接着就提供了大量的听觉练习指导,强调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立即转化为耳朵能够辨识的能力。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将古典和声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编曲概念做了有趣的穿插对比。比如,在讲解“功能和声”时,作者会毫不避讳地拿巴赫的赋格和现代 R&B 歌曲中的和声进行进行对比分析,这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陷入只有古典范例的陈旧窠臼。这种跨越风格的融合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音乐本质的理解,让我意识到乐理不是束缚,而是理解所有音乐语言的通用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