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目录
古筝简史
古筝的构造和上弦
古筝的定弦和音域
古筝的弹奏姿势
古筝常用指法符号
第I节 右手大指“托”、食指“抹”奏法
第二节 右手中指“勾”奏法
第三节 左、右手八分音符的练习
第四节 左、右手“撮弦”奏法
第五节 左手揉弦奏法
第六节 左、右手“四点”奏法
乐曲:老六板
小白菜
静悄悄
渔光曲
劳动号子
打夯歌
愉快地劳动
鄂伦春小唱
杨柳青
第七节 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练习
第八节 左手“fa、si”按音和右手大指“劈”奏法
第九节 古筝的和弦及琵琶奏法
第十节 左手上、下滑音奏法
第十一节 右手“花指”奏法和左、右手“历音”奏法
第十二节 古稳的調音方法
第十三节 D調转G調方法及右手大指“摇指”奏法
第十四节 左、右手无名指奏法
第十五节 左、右手食指抹奏
第十六节 古筝常用的泛音、点音、煞音、柱音奏法
乐曲
第十七节 G調转C調方法
第十八节 古筝的“扫音”奏法
第十九节 左手双按音和回转滑音奏法
第二十节 古筝的“扫摇”奏法
乐曲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远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境内(现在的陕西省),筝就已经流行,当时称为“秦筝”。此后,又流传到了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由于历史的变迁而造成了地方风格、演奏技法等的不同,并为此形成了当今各种不同的古筝流派,使古筝的发展日趋繁荣。
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见魏·阮瑀《筝赋》“弦有十二”)。隋唐时期,筝由十二弦增至十三弦(见唐诗·岑参“秦筝声苦,五色缠弦十三柱”)。明清以后逐步增至十五弦,清光绪年间出版的《大清会典》记载:“秦筝十五弦,似瑟而小……。”清末至民国初出现了新制的十六弦筝,这种十六弦筝也就是我国近百年来流行的传统筝。建国以后,筝这件古老的民间乐器,通过演奏家们与有关专家们在对其影制与弦质改革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这种筝由于共鸣体加大,弦数增加,显然丰富了演奏的音响效果和发音的厚度。千古流传的筝,更显得委婉动听,富于神韵。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的常用筝。
筝的音域很宽,大致有四个八度,其音色甜润、秀美:高音清脆明亮,中音柔和雅致,低音浑厚深沉。它既能表现活泼流畅、典雅抒情的曲调,如韩江丝竹《寒鸦戏水》与充满江南情调的《高山流水》等;又能奏出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曲调,如《霸王卸甲》与《战台风》等。它不仅用于独奏,还在各种形式的重奏、合奏中与其他乐器互相呼应,丰富充实了乐曲多层次的表现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愧为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说实话,我对很多号称“零基础入门”的教材都抱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很多要么是内容太浅薄,学两页就没东西了,要么就是对学习的连贯性考虑不足。但这一套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弹奏音符,更是在培养一种音乐感。我发现它在练习曲的选择上非常讲究,每首小曲子虽然简单,但都巧妙地涵盖了不同的技巧点,比如“过门”的流畅性、音色的控制等等,这些都是决定日后能否弹得“像那么回事”的关键。我特别留意了它的“视奏”训练部分,这部分往往是很多入门教材忽略的盲区。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习者不仅仅是机械地跟着指法走,而是真正学会“阅读”乐谱,这种底层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要挑战更复杂曲目的人来说,是决定性的。而且,教材中的文字说明,非常口语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术语,即便是对音乐完全不了解的家长也能看懂,方便在家进行初步的指导和监督。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关于“轮指”的讲解,它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手指的放松和连贯性,一下子就点通了我之前怎么也抓不住的那个“点”。这种将复杂技巧简单化的能力,是编写者深厚功力的体现。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在挑选教材时最担心的就是“有声版”或者“VCD版”是否只是一个噱头。很多时候,附带的光盘内容简陋,录制质量粗糙,或者仅仅是把书上的内容念一遍,实用价值不大。但这次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光盘里的演示清晰、流畅,音质纯正,完全是专业录音棚级别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设计真的做到了“有声辅助教学”。例如,在介绍一个新指法时,VCD不仅展示了手型,还配有清晰的慢速、常速的示范演奏,甚至细致到可以听到指甲触弦时那种干净利落的“啵”的一声,这对于耳朵的训练非常有帮助。通过听辨声音的质量,能更好地理解书本上关于“音色控制”的那些抽象描述。我惊喜地发现,在一些比较复杂的节奏型练习中,VCD还提供了“纯节奏伴奏”和“带旋律示范”两种模式,这让练习不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融入到更丰富的音乐情境中。这套教材将视觉、听觉的输入结合得如此紧密,让学习者在多感官的刺激下,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这绝非是随便塞进一个光盘就能达到的效果。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传统文化底蕴的家长,给孩子选教材时,除了技巧,我也很在意它能否传递出一种正确的审美和文化熏陶。这套教程在选曲上展现了非常高的水准。它没有一味追求“悦耳”,而是精心地挑选了一些既适合初学者练习,又蕴含古典韵味的小品。比如其中一段练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音符组合,但它引用的可能是某个传统曲牌的片段,教材的注释里会简单介绍这个旋律的意境或出处,这一下子就提升了练习的层次感。孩子弹奏时,不再是机械地移动手指,而是会尝试去感受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这种由浅入深、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比生硬地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而且,教材的整体风格非常沉稳、大气,体现了对古筝艺术本身的尊重,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具”,更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艺术入门书”。它在基础巩固的同时,已经悄悄地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音乐美学的大门,这对于一个初学者的长远发展,是比任何短期速成技巧都更宝贵的东西。
评分这本琴谱刚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制作得很用心。封面设计得清新淡雅,那几笔写意的竹子图案,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古筝的清幽气质。我本来还在担心,现在的教材是不是都太花哨了,但这本书的排版非常简洁大气,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干扰练习。我女儿是零基础开始学的,之前试过几套网上下载的资料,五线谱和简谱混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且练习曲目要么太简单提不起兴趣,要么直接就是高难度曲段,根本不适合入门。这套教材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从最基础的手型、指法开始讲起,配有清晰的图示,每一步都像是手把手在教。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难懂的乐理知识,而是巧妙地将乐理融入到实际的练习曲目中,学一个知识点马上就能用起来,这对初学者建立信心太重要了。那种“原来我能弹出来”的成就感,是枯燥理论无法比拟的。我们已经开始练习第一课的“摇指预备式”了,虽然还有些生涩,但按照书里的提示反复练习,感觉手指的独立性和力度正在慢慢建立起来。VCD的配套辅助学习功能,更是让人感到物超所值,比起纯粹看书本上的静态图,动态的演示能更直观地纠正坐姿和运指的细微差别,这对于自学或者家长辅导来说,简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评分我是一个对学习工具的实用性要求极高的人,特别是对于乐器学习这种需要长期坚持的爱好,工具的耐用度和易用性是重中之重。这套教材的纸张质量非常棒,厚实挺括,即使用力按压在谱架上也不会轻易卷曲或撕裂,这对于经常翻动、可能还会沾上一些练习时留下的汗渍的教材来说,太重要了。更关键的是油墨的印刷质量,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非常细小的连音符或指法标记,也看得一清二楚,完全不存在模糊不清、需要猜测笔画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教材里有一个“常见错误及纠正”的板块,这个简直是救星!我女儿在练习右手爬音时总是习惯性地抬得过高,导致声音断断续续,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去描述问题所在,结果教材里直接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错误的姿势和正确的修正方法,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前瞻性的设计,预判了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极大地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而且,教材的装订方式也处理得很人性化,可以完全平摊在琴面上,不用担心翻页时会合拢,解放了双手去专注于指尖的动作,这点对于需要双手配合的乐器学习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