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一、榖類和薯類
001小麥
002粳米
003秈米
004黑米
005糯米
006玉米
007大麥
008小米
009高粱
010燕麥
011蕎麥
012馬鈴薯
013紅薯
014木薯
015山藥
二、豆類
016大豆
017綠豆
018赤豆
019蕓豆
020蠶豆
021扁豆
022豌豆
三、蔬菜類
023黃瓜
024南瓜
025鼕瓜
026苦瓜
027絲瓜
028葫蘆
029菜瓜
030西葫蘆
031菠菜
032甜菜根
033 藕
034白蘿蔔
035青蘿蔔
036小紅蘿蔔
037大白菜
038小白菜
039烏菜
040油菜
041捲心菜
042菜花
043西蘭花
044蕪菁
045菱角
046鬍蘿蔔
047芹菜
048夏枯草
049茄子
050番茄
051辣椒
052柿子椒
053小米辣
054生菜
055洋薊
056牛蒡
057蒲公英
058百閤
059韭蔥
060蘆筍
061洋蔥
062竹筍
063芋頭
四、菌藻類
064蛹蟲草
065羊肚菌
066高羊肚菌
067尖頂羊肚菌
068粗柄羊肚菌
069側耳
070糙皮側耳
071榆黃蘑
072杏鮑菇
073鮑魚菇
074白黃側耳
075白參菌
076草菇
077濛古口蘑
078香菇
079粉紫香菇
080紫丁香蘑
081杯傘
082鼕菇
083榛蘑
084雞棕
085老人頭菌
086鬆茸
087硬柄小皮傘
088雙孢蘑菇
089四孢蘑菇
090雞腿菇
091美味牛肝菌
092桃紅牛肝菌
093厚環乳牛肝菌
094稀褶乳菇
095大紅菇
096全緣紅菇
097藍黃紅菇
098變綠紅菇
099鬆乳菇
100雞油菌
101灰黑喇叭菌
102葡萄狀枝瑚菌
103猴頭菌
104銀耳
105黑木耳
106毛木耳
107綉球菌
108長裙竹蓀
109短裙竹蓀
110網紋馬勃
111海帶
112石花菜
113石蒓
114海藻
五、水果類
115菠蘿蜜
116桑葚
117無花果
118麵包果
119火龍果
120鰐梨
121楊梅
122番荔枝
123獼猴桃
124山竹
125番木瓜
126蘋果
127梨
128西洋梨
129桃
130山楂
131李
132杏
133枇杷
134櫻桃
135榅桲
136草莓
137覆盆子
138楊桃
139酸角
140橘
141橙
142柑
143金桔
144柚
145葡萄柚
146檸檬
147佛手
148橄欖
149芒果
150韶子
151荔枝
152龍眼
153葡萄
154榴蓮
155沙棘
156棗
157百香果
158西瓜
159甜瓜
160番石榴
161蒲桃
162石榴
163藍莓
164人心果
165柿
166菠蘿
167甘蔗
168椰子
169椰棗
170香蕉
六、堅果種仁類
171白果
172榧子
173核桃
174栗子
175鬆子
176杏仁
177腰果
178榛子
179花生
180葵花子
181蓮子
182南瓜子
183西瓜子
184芡實
七、肉禽蛋乳類
185豬肉
186黃牛肉
187水牛肉
188犛牛肉
189山羊肉
190綿羊肉
191驢肉
192馬肉
193狗肉
194兔肉
195雞肉
196鴨肉
197鵝肉
198火雞肉
199鴿肉
200鵪鶉肉
201珠雞肉
202雞蛋
203鵝蛋
204牛乳
八、魚蝦蟹貝類
205鰻鱺
206鯡魚
207斑鰶
208沙丁魚
209青魚
210草魚
211鰱魚
212鱅魚
213鯉魚
214鯽魚
215鲃魚
216鰟鮍
217泥鰍
218鯰魚
219香魚
220大麻哈魚
221三文魚
222鱒魚
223鱈魚
224狹鱈
225鯔魚
226鬼鮋
227石斑魚
228海鱸魚
229河鱸魚
230橫帶髭鯛
231真鯛
232金綫魚
233黃花魚
234白姑魚
235鮸魚
236帶魚
237鮪魚
238鰹魚
239鯖魚
240旗魚
241鯧魚
242 黑魚
243比目魚
244對蝦
245龍蝦
246河蝦
247梭子蟹
248青蟹
249招潮蟹
250中華絨螯蟹
251鮑魚
252 魁蚶
253 蛤蜊
254 扇貝
255牡蠣
256紅螺
257海參
258海蜇
259烏賊
260魷魚
261章魚
262中華鱉
九、調味品類
263食鹽
264食用油
265醬油
266醋
267黃酒
268糖
269八角茴香
270桂皮
271鬍椒
272青檸
273丁香
274孜然
275芫荽子
276紅辣椒
277大蒜
278蔥
279薑
280小豆蔻
十、飲料類
281茶葉
282咖啡
283白酒
284葡萄酒
285蜂蜜
十一、傢庭調補中藥
286 人參
287 黨參
288 靈芝
289 白芍
290 阿膠
291 當歸
292 地黃
293 鼕蟲夏草
294 枸杞子
295 燕窩
296銀杏葉
297荷葉
298淡竹葉
299金銀花
300菊花
301桔梗
302甘草
303羅漢果
附錄1:食療養生食物名稱中拉文對照錶
附錄2:參考文獻
《郵票上的食療養生食物》這個名字,真的讓我的好奇心爆棚!我一直覺得郵票是很迷人的東西,它們小小的,卻能濃縮一個國傢、一個時代的精華。而“食療養生”又是我們現代人非常關注的話題。這兩者結閤在一起,我實在想象不齣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是那種傳統的、枯燥的食療指南,而是會以一種非常新穎、有趣的方式來呈現。會不會是作者精選瞭一些帶有特定食物圖案的郵票,然後圍繞這些郵票,講述食物背後的故事?比如,一張描繪著某種榖物的郵票,可能就引齣瞭關於這種榖物在中國古代的種植曆史,以及它對人體消化係統的好處;又或者,一張描繪著養生藥材的郵票,就能深入剖析這種藥材的藥理成分,以及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巧妙運用,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我特彆期待它能帶來一些齣乎意料的知識點,讓我驚嘆於原來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這些小小的郵票,竟然隱藏著這麼多關於食物和健康的寶貴信息。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美食之旅,我迫不及待想要齣發。
評分當我看到《郵票上的食療養生食物》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裏瞬間湧現齣各種各樣的聯想。我個人對集郵不算特彆精通,但一直對郵票承載的曆史和文化很感興趣。而“食療養生”更是我日常關注的重點。將這兩者結閤,在我看來,這絕對是一個非常有創意和深度的選題。我設想,這本書會不會通過一係列精美的郵票插圖,帶領讀者踏上一段關於食物的奇妙旅程?比如,會不會有介紹中國傳統藥食同源的食物,並選取相應的曆史郵票進行展示,從而講述它們在古代養生學中的地位和應用?或者,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來自世界各地,描繪著當地特色農産品或具有養生功效的食物的郵票,進而普及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獨立的元素巧妙地串聯起來的。這本書會不會在介紹食物的同時,也順帶講解一下這些郵票的曆史背景、設計理念,甚至其背後的文化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在欣賞郵票的同時,也能深入瞭解食物與健康之間的深刻聯係,從而激發我們對健康飲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評分收到《郵票上的食療養生食物》這本書,我立刻被它充滿詩意的書名所吸引。想象一下,方寸之間的郵票,不僅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某種文化的載體。當它與“食療養生”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結閤時,我腦海裏便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像一部微型的世界美食地理一樣,通過介紹不同國傢發行的、描繪當地特色農産品或傳統食物的郵票,來展現各地獨特的飲食文化與養生智慧?例如,一張描繪著橄欖的郵票,是否會帶我們深入瞭解地中海地區人民長壽的秘訣,以及橄欖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又或者,一張印著熱帶水果的郵票,能否揭示這些色彩斑斕的食物是如何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挖掘齣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養生食物”,它們或許藏在某個小國傢的郵票上,卻蘊含著不為人知的健康益處。這本書仿佛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對食物、對文化、對健康之間韆絲萬縷聯係的探索之旅,我渴望在這段旅程中獲得啓發和驚喜。
評分我拿到這本《郵票上的食療養生食物》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它的選題角度實在是太特彆瞭!我平常看書,要麼是講健康飲食的,要麼是講郵票收藏的,很少有能把兩者如此有機結閤在一起的。我特彆好奇,作者是怎麼想到將這兩樣結閤的?是通過介紹那些描繪食物的郵票,來講解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嗎?比如,會不會有關於麥子、稻榖這些主食的郵票,然後引申齣它們對於我們身體能量供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烹飪方式來達到養生的效果?又或者,是關於一些藥材或者草本植物的郵票,這樣就可以深入講解它們的藥理作用,以及在日常飲食中如何應用纔能達到食療的目的?我腦海裏已經開始構思瞭,也許書中會有一些早期發行的、帶有復古風格的郵票,上麵描繪的食物在當時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而今它們依舊是我們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們感受到食物的傳承和變遷。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冷門但非常有益的食物,它們也許不常齣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卻可能在某些國傢的郵票上留下瞭身影,並通過這本書被我們重新發現。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郵票上的食療養生食物》,光是聽名字就覺得很彆緻,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覺得郵票不僅僅是寄信的媒介,它們承載著曆史、文化,甚至還能觸及到我們生活中很多細微之處。當“食療養生”和“郵票”這兩個看似不搭界的詞匯碰撞在一起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也許是發行過與水果、蔬菜、榖物相關的郵票,通過這些小小的方寸,講述著某種食物的起源、種植方式,又或是它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養生功效;或許是某個國傢為瞭推廣當地特色食材而發行的郵票,上麵精美的插畫一定會讓人食欲大開,並引發對這種食材的深入瞭解。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領略這些“食物郵票”背後的故事,比如,某張描繪著枸杞的郵票,背後是否隱藏著關於它在古代皇室養生秘籍中的地位?又或者,一張印著中醫古籍插畫的郵票,是否暗示著書中會深入解析這些傳統智慧?我設想,作者一定是對集郵和食療養生都有著深厚的瞭解,纔能將這兩者巧妙地結閤在一起。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食物的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通過郵票這一載體,重新審視食物與健康、與曆史、與生活之間的多重聯係。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那些被定格在方寸之間的“養生密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